合肥新闻资讯

合肥从茶马古道到现代市场,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2023-05-01 12:01:21 作者: 阅读数:8989

合肥普洱茶是一种产自云南的大叶种晒青茶品。它来自出银生城届的多座山脉,这也是它的产地,被后世称为“普洱”。普洱茶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以其工艺和口感的不同被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历史悠久,而“茶马古道”更是使其媲美“丝绸之路”。尽管陆羽在《茶经》中并未提及普洱茶,它却从“不上台面”被推到了今天“名遍天下”的高度,究竟是什么让它如此成功呢?


对于普洱茶的属类,植物科学家认为它属于山茶科的大型常绿乔木。这是一种地理标志产品,生于云南的海拔800米以上的坡地上。市场上按自然分类分为野生茶、古树茶、生态茶(野放茶)和台地茶。普洱古茶树更是目前最为生态的茶,其本身含有十余种物质,如水分、多酚类(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酶)、糖类、生物碱、芳香物质、色素、维生素和无机成分。普洱茶大叶种内含物质为茶类最为丰富,经过微生物作用发酵后,茶性转温,氧化产物发生多种变化,影响茶汤颜色的茶黄素和茶色素降低,产生的多种氨基酸等对健康有益,因此普洱茶极具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


考古学家认为,提到普洱茶便不得不说“茶史”。云南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茶树原生地,但是和中华文化中心相隔万水千山,有文字记录却十分有限,不少还被内地文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因此普洱茶历史上的文字记录也需慎加甄别。据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推测,普洱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时期,大约是由现今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最早种植茶的先民濮人献茶于周武王。然而,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直到唐代,吐蕃南下寻茶促进了普洱茶贸易,也刺激了汉朝早期已有的种茶基础的西双版纳茶区以及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如今景迈千年万亩的古茶园和勐海等茶区也靠此而生。古茶树的树龄基本与吐蕃南下寻茶的时间段吻合,围绕大唐、南诏及吐蕃的战争纷争,普洱茶已随南诏征战传播销往四方,尽管陆羽在唐代写下了《茶经》,但恰逢唐与南诏之间断交的天宝之战,所以陆羽并未直接提及普洱茶,但这丝毫不影响云南大叶种的无限发展前景。


宋明时期,“以茶易马、以茶治边”成为基本国策,普洱茶逐渐为中原所知,贸易发展中越发显重,明代徐霞客游云南途经滇西茶马古道镇——鲁史,恰逢中秋佳节,观其茶马古镇百家灯火繁荣景象。徐氏思乡不见月悲从中来,只好抱着从凤庆买的月饼睡去。清朝时期,普洱茶发展至鼎盛时期。鄂尔泰“改土归流”设立了普洱府,朝廷也提出了“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口号,带动普洱热。六大茶山中,数十万人生产普洱茶,普洱也逐渐成为茶叶贸易中心和集散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到了近代历史年轮滚碎了中国封建时代,民国到抗战时期,易武茶区荒废衰落,新茶区逐渐崛起并引领发展,一些号级的茶也多出自此时期,直到1938年成立的“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由政府主导生产茶叶。直到1967年,这段时间生产的茶被称为“印级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茶业生产也逐渐被政府主导,云南茶业开始进入大发展。虽然开始只注重绿茶、红茶的生产,甚至为了增加产量将许多古茶园矮化处理或替换成台地茶园,但普洱茶在“印级茶”时代还是慢慢发展起来的。1975年的普洱熟茶发酵技术成功试验后,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也先后尝试成功,此后开始了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的时代。然而仍有部分人将普洱茶归入黑茶种类,这被认为是不妥当的。到了现在,普洱茶的发展势头迅猛,名山名寨,茶人皆知,尽管市场的疯狂导致了2007年的大崩盘,但普洱茶仍然逐渐复苏,开始理性平稳发展。